#### 你好! 介绍一下你的背景还有最近在忙什么吧? 你好! 我叫 Emmanuel,是 [Bubble](https://bubble.is) 的联合创始人(co-founder)。 Bubble 是一个可视化编程工具。 Bubble 搭建定制化网站,你可以自定义数据库,连接各种 API ,用社区做出来的插件。 一旦做好后, Bubble 负责让网站的基础设施持续运作。 换句话说,不用学编程就可以做出定制化网站。 我出生于法国,工作几年后才进入科技界。 之前在法国学数学,然后去中国做了几年管理咨询 (management consultant)。 然后去美国读商学院,然后通过共同朋友认识了 Josh Haas 。 当时 Josh 已经做 Bubble 好几个月了,正想找联合创始人。 我们第一次见面喝咖啡后就决定合作! 5年后,我们有 10 万+用户,团队6个人(招聘中)。 而且我们完全靠存款做的。现在的盈利是 10万美金左右一个月。 #### 你们做 Bubble 是因为什么原因 ? Josh 想出这个点子的,主要因为以下2个因素: - 他在纽约,几乎所有人都在问他:要不要当技术合伙人(tech co-founder)一起创业 - 他之前在公司上班时用 SharePoint 做了一些工具让非技术人员也可以做自己定制软件。看着他们用工具做出软件对他非常有成就感(rewarding)他觉得可以把规模做大一些,让更多人也可以这样做。 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相当自信所以直接就开始做。没去先验证点子。 我们觉得只要产品做好了就会大卖的。 不过早期用户帮我们验证了点子,当时产品功能不多,而且有时会出错而且慢。不过还是有不少人在付费使用,因为我们是唯一的解决方案。 资金上来说,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不拿投资。 我们觉得走传统 VC 道路的产品开发周期(product development cycle)太慢了(我们在 [这篇文章](https://blog.bubble.is/on-not-raising-money-c5ffe0436944) 里写了不拿投资的一些想法)。 Josh 和我的存款都足够我们在纽约市继续生活2年以上 #### 做第一版产品时是怎样的? 我们全都是自己来,迭代了很多个版本,我们的早期用户非常乐意沟通所以我们每天至少用 Skype 和他们沟通一次。6个月之后就做好了第一版,因为 MVP 也蛮复杂的。我们收到的第一笔收入是 2012 年 12月。 我们服务器的成本很低,除此之外成本方面就只有办公室了。 #### 你是怎么吸引用户的? 我们参加纽约市线下的见面交流(tech meetups)。 每个人几乎都在找技术合伙人。 我们和他们说虽然不能成为你的技术合伙人,但你可以试用一下 Bubble 这个工具,自己做网站。 2013 年我们去哈佛商学院做试点,我刚从那里毕业出来不久。 大一的企业家课要求学生在很紧的预算下做点东西出来。 所以 Bubble 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。 接下来几个月重心回到产品这边,我们写了一些文章但是效果不好。没带来多少用户。 之后在 2015 年 10 月我们第一次在 ProductHunt 上发布了。 我们 2 个星期内获得 3000 用户。两年后的如今还是有很多流量来自 PH。 [我们把这个体验写了个博客] (https://blog.bubble.is/how-our-bootstrapped-startup-got-more-than-3-000-new-users-with-producthunt-161cf0686c84)。 但老实说就是我们等了足够久,等产品成熟之后才公开宣传。 之后的大部分增长都来自于用户的口碑以及 SEO。 我们的论坛也很活跃,每天有很多新内容,导致排名在谷歌不错。 70%的论坛流量都来自于谷歌而不是 Bubble 主站。 #### 你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?怎么增长利润的? 商业模式就是简单的 SaaS(其实严格来说是 PaaS) 也就是每月收钱。 我们还有一个市场,用户可以上传一些模板和插件卖。 我们之前的收费方式不一样,我们试过按用户访问量来收费,再之后试过按 workflow 的运行次数算,但后来我们意识到服务器质量(server capacity)是更好的收费方式。 其实我们第一个收款在加 Stripe 之前就有了,是一张支票! 我们拍照之后就兑换了。 以下是我们的盈利趋势 ![](https://sideidea.oss-cn-shanghai.aliyuncs.com/749e5ef1abfbd3acf12a0c4642abdc8f.png?OSSAccessKeyId=9L0Fjw9oTvMfyowl&Expires=1738771179&Signature=6HrwiOUHL%2Bflli8gZ9W0w9fl6pY%3D&x-oss-process=x-oss-process%3Dimage%2Fresize%2Cw_800) 未来的目标是什么?打算怎么实现? 我们现在在扩张模式。 未来的目标是希望大家一想到做网站就想到我们,如果用 Bubble 做不到, 就会想怎么做一个插件来让它做到。 所以现在在大量雇人。 我们要雇佣工程师保证所有东西继续稳定运行,同时也需要人手来做 App。 还需要招做市场的人来宣传,还要招人管理社区氛围。 [实际上我们把路线图都公开了](https://bubble.is/roadmap) #### 如果重来会有什么不同? 我们在技术方面做了几个不好的决定,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不算错误,因为我们是一边做一边发现新需求然后修改。 还有就是我们是等财务方面足够稳固了才招人,一次性招了2个。 其实可以早6个月招人。 #### 有什么建议给独立开发者吗? 我没法 100% 说用自己的存款做项目适合每个人。 但如果你能靠存款生活 1-2年来做东西,就很棒了。 现在各种东西的成本越来越低,只靠自己来做变得越来越容易了。 #### 哪里能了解更多? - 主站: [bubble.is](https://bubble.is) - 博客: [blog.bubble.is](https://blog.bubble.is) - 论坛: [forum.bubble.is](https://forum.bubble.is) (we're super active there) - Twitter: [twitter.com/estraschnov](https://twitter.com/estraschnov) #### 说明 [英文原文地址(Indie Hacker)](https://www.indiehackers.com/businesses/bubble) 译者 [@糖醋陈皮](http://weibo.com/u/2004104451/home?wvr=5) #### 译者超短总结 [Bubble](https://bubble.is/) 开始于 2012 年。地点美国。 2017 年接受采访时的数据是 10w 美金盈利一个月。2个创始人,4个员工。10万用户。完全 Boostrap(用自己的钱)。 Bubble 的用途是让非技术人员无需学编程,自己定制出一个网站。 通过拖拉控件的形式来做。 和 Wix, SquareSpace 等等建站工具的区别是定制化水平更高。 价格有:免费,14,62,165,445。(美元) 在 Product Hunt 上发布的效果很好。2015年10月在 PH 上发布。 2个星期得到 3 千用户。 还有做了个论坛,70%的流量都来自谷歌,帮助了主站的排名。